[免费注册][安全登录]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趣闻古音系研究,上古音系研究

正在加载最新数据,请稍等......

古音系研究,上古音系研究

历史趣闻2023-8-17阅读:506

400

宋本《方言》序

汉代学者阅读先秦古书,从训诂的角度认识到先秦古音跟汉代有差别,提出“古音”概念。南北朝时期的学者,在阅读《诗经》等韵文的过程中,意识到按当时语音去读这些韵文,有时候押不上韵,提出“叶音说”等主张。“叶音说”最大的问题是缺乏科学的历史观和系统观,但在南北朝至唐宋,一直都很风靡。宋代吴棫、郑庠等人尝试进行古韵分部,但他们对古韵的认识不太明确。他们以《广韵》《集韵》为研究古韵的框架,不合《广韵》《集韵》分韵的,就是“古韵”与今韵的不同;合乎《广韵》《集韵》分韵的,就是“古韵”与今韵相同,然后进行分部工作。这显然缺乏明确的历史观和系统观,不是就古音以求古音。立足点不对,是其理论上的基本失误。

这种局面,到明朝,就有人明确地打破了。陈第在《毛诗古音考》中认识到,先秦古音的系统跟后代不一样,破除“叶音说”,提出“盖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的思想,振聋发聩。陈第由此成为清代古音学的开路先锋。

清代古音学的研究是从顾炎武开始的,他积三十年功力,开始进行科学的古音分韵部工作。他看出,原则上,汉语韵母的主要元音和韵尾(如果有韵尾的话)相同的字就可以互相押韵,可以据此将同一个时代中互相押韵的字,除去个别用韵宽缓的字,串联成一个一个的集合,这就是韵部。顾炎武据《诗经》等先秦韵文进行串联,注意与中古《广韵》的分合关系,将先秦古韵串成十部,撰成《音学五书》,成为清代古音学的奠基人。

顾炎武的串联工作筚路蓝缕,虽还很粗疏,但“前修未密,后出转精”,他开创的古韵分部道路为后人所继承。

此后,经过清代学者近三百年的不断研究,附以制作图表的方法,人们对上古音的认识逐步精深邃密,蔚成大国,那时古韵分部基本成为定局。其中,江永有《古韵标准》,段玉裁有《六书音均表》,戴震有《声类表》《答段若膺论韵》,孔广森有《诗声类》,王念孙有《与李方伯书》《诗经群经楚辞韵谱》,江有诰有《音学十书》,严可均有《说文声类》,章炳麟有《文始》《国故论衡》,黄侃有《音略》等,都对分部有贡献。终清一世,古韵分部的大格局基本成熟。

民国以后,王力脂微分部,是古韵分部的重要补苴。经过多方面验证,古韵分部的格局已经确定下来,韵部和韵部之间音值的远近也有趋于一致的结论。

根据入声是否独立,可以将清代古韵分部分为考古派和审音派。考古派入声不独立,审音派入声独立。戴震是审音派的代表,其他学者多属考古派。民国以后,黄侃沿着戴震的路子走,阴阳入三分。经过现代古音学家的研究,现在可以说,考古派和审音派对于上古韵部的认识有高下之分。考古派的分部有严重缺陷,不能周全地解释各种反映上古音的材料,已落后于时代;审音派阴阳入三分的格局经受多方检验,解释力很强,得到广泛采用。总而言之,清代古音学,韵部研究成就巨大,但是对于韵母的研究却严重忽视。

上古声调研究方面,清儒也很有贡献。清代有成就的古音学家,都注意到先秦两汉韵文一组一组的韵脚字,绝大多数是本调相押,少数是异调相押。他们研究古韵分部,无不涉及对上古声调的看法,无不认为上古有声调。起先,江有诰以为古无声调,后来坚定认为古有四声。

在古有声调的前提下,清代对于上古声调的看法可以归结为两大派:一派认为上古也有平上去入四声,只是具体的一些字上古跟中古的归部不同。持这种看法的在清代古音学家中占绝大多数,如顾炎武、江永、江有诰、王念孙、夏燮等都是这样。一派以为上古的调类跟中古不同,上古到中古不仅仅是个别字调类发生了变化,整个调类系统也有区别。例如,段玉裁认为《诗经》以前,汉语只有平入二声;《诗经》时代,有平上入三声,没有去声。孔广森认为《诗经》时代只有平上去三声,没有入声。

相较于上古韵部、声调研究,清儒对上古声母的研究要薄弱一些。研究上古声母,韵文这一大宗材料派不上用场,内证材料较为匮乏,但清儒仍有人作出不懈努力,成就斐然。钱大昕的“古无轻唇音”“古无舌头舌上之分”“知彻澄三母……求之古音,则与端透定无异”等,迄今仍是不刊之论。鸦片战争以来,海禁大开,西方也有学者对上古声母发表过看法,英国传教士艾约瑟、德国汉学家甲柏连孜等都提出过上古可能存在复辅音,现在看来,他们的意见有一定启发性,但难以成立。

回溯清代古音学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清儒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足以彪炳世界语言学史册,是我们今后研究古音学必须继承的宝贵财富。二十世纪初以来,高本汉、李方桂、王力、陆志韦、董同龢等学者自觉继承了清代古音学的精华,接受了西方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原则,非常重视上古内证材料以及这些内证材料在研究古音上的特性,在音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古音构拟,步履坚实,在上古声母、韵母、声调研究方面作出了新贡献。他们研究方向正确,走的是一条坚实的研究道路,必须继承。

近几十年以来,汉语古音研究曾有极少数学者偏离了正确方向,不乏蹈空者。现在学者们深刻反思,这种学风得到纠正。因此,精读清儒研究论著、批判继承清代古音学的优良传统,应更加受到后学重视。

(作者:孙玉文,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古音系研究,上古音系研究

上古韵部的研究史

清以前的上古韵部研究(反对“叶音说”)
1。反对“叶音说”
对于上古韵部的研究,是从读《诗经》感到不押韵时开始的。《诗经》产生于先秦,随时间推移,语音发生变化。南北朝以后的语音已经与《诗经》时代的语音有明显差别。唐宋以后语音变化更大,但南北朝乃至唐宋时代,人们还没有确立古今音不同的观念,用当时语音读《诗经》,遇到押韵不和谐之处,就临时改读成自己认为合适的读音,把这种做法称为“叶音”、“叶韵”(“叶”也作“协”)、“取韵”。叶音说盛行于宋,吴棫《毛诗补音》是代表作,已亡佚。从朱熹《诗集传》注音中可以看到吴氏叶音的大致情形。至明末陈第才彻底批判叶音说,提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古今语音不同说:“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在这一学说的指导下,古音学的研究真正走上正确的道路。陈第是古音学的开路者。
2。上古韵部研究的开始
上古韵部研究最早的学者是北宋的吴才老。他创立“古韵通转”之说,但还未能离析古韵。最早离析古韵的人是南宋朝郑庠,他分古韵为6部,但不够科学。
清代上古韵部研究
清代是上古韵部研究的鼎盛时期,先后出现的古韵学家有二三十家之多,其中最著名的有顾炎武、江永、戴震、段玉裁、王念孙、孔广森和江有诰等。
顾炎武是古音学的奠基者,分古韵10部。(《音学五书》)
江永继承了顾氏的古音学,分古韵13部。(《古韵标准》)
段玉裁全面继承顾氏,江氏古韵研究成果,分古韵17部。段氏也把入声配阴声,相配的入声和阴声为一个韵部。如果把入声独立出来单立为一个韵部,则是26部,比王力29部仅仅少3部。段氏同时提出“同谐声必同部”的理论,等于运用这个理论对《诗经》韵字之外的所有汉字做古韵分部工作。(《六书音韵表》)
戴震采用阴阳入三分法,并且使主元音相同的阴声韵,阳声韵和入声韵相配称为一类。定古韵9类25部。(《声韵考》、《声类表》)
孔广森分古韵18部,比段氏增加1个冬部,同时提出阴阳对转理论。(《诗声类》)
王念孙分古韵21部,晚年赞同孔氏冬部,总数为22部。(《毛诗群经楚辞古韵谱》)
江有诰最初分古韵20部,后来赞同孔氏冬部,总数为21部。(《江氏音学十书》)
总结
上古韵部经过顾、江、段、戴、孔、王、江七家的研究,基本上已成定局。王国维曾对以上七家的贡献评论道:“古韵之学,自昆山顾氏、而婺源江氏、而休宁戴氏、而金坛段氏、而曲阜孔氏、而高邮王氏、而歙县江氏,作者不过七人,然古音廿二部之目遂令后世无可增损。故训故名物文字之学有待于将来者甚多,至古韵之学,谓之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可也。原斯学所以能完密至此者,以其材料不过群经诸子及汉魏有韵之文,其方法则皆因乎古人用韵之自然,而不容以后说私意参乎其间。其道至简,而其事有涯;以至简入有涯,故不数传而遂臻其极也。”王氏的话虽未免说得过于绝对,但基本上反映了经过顾、江等七人的相继努力而将上古韵部建立起来的这一事实。自此七人以后至今,上古韵的分部很少有什么大的变动,所谓增加韵部主要是将入声韵从阴声韵部中分离出来独立成部,以与阴声韵和阳声韵相配。
清以后的上古韵部研究
上古韵部经过清人的辛勤研究,虽然大局已定,但是清代以后对上古韵部的探讨工作仍然没停止,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章太炎分古韵23部。
黄侃分古韵11类28部。此二十八部是在章氏二十三部的基础上吸收戴氏的一些部而成的,他说二十八部的确立“皆本昔人,未曾以臆见加入。”黄氏分部的最大特点是接受了戴氏的观点(阴阳入三分法,之前诸家大多为阴阳二分法)(《音略》)
王力在黄氏28部基础上,做改易增补工作,确定周代《诗经》韵29部,战国《楚辞》韵30部。王力29部与30部的区别主要表现在冬部独立与否上,冬部与侵部合并就是29部,冬部独立就是30部。(《汉语史稿》、《汉语音韵》、《音韵学初步》、《汉语语音史》)
王力先秦古韵三十部具有很大普遍性,不仅适用于《诗经》,也适用于同时代其他诗歌韵文。《楚辞》的时代比《诗经》晚至少二三百年,在地域上也相差很远,但它们的用韵基本上是一致的。先秦文献不仅诗歌押韵,连散文也押韵.《周易》大部分押韵,《老子》差不多全部押韵,其他各书也常有押韵之处。
罗常培、周祖谟分古韵31部。
【总结】
清代以后的研究只是作了一些局部性和总结性的工作,但是这些工作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对清人研究成果的肯定和发展,它使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清人研究结论的严密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对于今人的分部,罗常培、周祖谟与王力分部都比较合理。罗,周二人的分部与王力的差别实际很小,主要只是在祭、月二部的分歧上,而这两部的分合对上古韵部的系统并无多大影响。目前多数教材、辞书、专著都采用的是王力的分部。

古音系研究,上古音系研究

上古汉语发音怎么转变成现在这样的

古代汉语是突然变成现代汉语的。在汉代以前,书面语和口语是一致的,我们现在看到的汉代以前的古籍,就是当时人们的口语。后来口语慢慢发展变化,但书面语基本没有变化,于是造成了书面语和口语的脱节。

大概在宋代,口语已经比较接近现在的语言了,在民间出现了以口语为基础的书面语创作的文学作品,其中的杰出代表就是话本和拟话本。其实当时的口语,但跟现代汉语仍然有些差距,但这种差距已经不大了。

文人所写的文章,朝廷的公文,依然是文言文。这种口语和书面语严重脱节的情况一直持续到民国初年。直到“五四”运动爆发,新文化运动倡导大家写白话文,放弃文言文。


扩展资料:

语言发展几千年,而书面语几乎没有什么变化,这在人类语言史上是个奇迹,只有使用汉字的中国,才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汉字是表意文字,它的读音跟意义是不相干的。

所以读音变了、意思变了,字形还能不变。因此,汉字是我们祖先一项伟大的发明,因为汉字的这种特性,我们可以看懂几千年前老祖宗写的文章,传承老祖宗的文化,成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延续至今的国家,并以其伟大的文化造福世界。

学习古代人发音语言的方法:

1、文本迁移法:这一方法需要学习好所学的文言文本,能在适合的时候进行语义迁移。

2、事理检验法:通过常识或所学知识推断词语在文言中的含义,若不能切合常理和事理,就要考虑是否有通假现象。

3、语境推断法:看实词在文言文中是否符合上下文,切合语境,常见的是实词的褒贬异议。

4、语法推断法:借助古代汉语语法知识分析特殊实词的含义。具体古汉语语法可查阅高本汉先生的《古汉语语法纲要》。

5、互文见义法:同义对应和反义对应结构句式相同,可利用上下文的对照来推断。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

普宁内裤网
购买广告请联系站长!
图片推荐
    普通的5分硬币竟卖了7600两面相反的找找看

    普通的5分硬币竟卖了7600两面相反的找找看

    你家里还有5分硬币吗?这枚硬分币的发行量特别大,所以不少人都能找到许多。那么它们是否值钱呢?主要是看年份。在前段时间,小天也给大家整理过5分硬币的值钱年份。在进入流通的年份中,以上5种,就是最为值钱的
    感冒吃头孢和阿莫西林,感冒吃阿莫西林与头孢

    感冒吃头孢和阿莫西林,感冒吃阿莫西林与头孢

    “咳咳咳……”“你这感冒都多久了,怎么还没好?让你吃点阿莫西林消炎,吃了没?”“妈,阿莫西林又不是万能的,我在医院开了药了,已经在吃了。”“你懂什么?阿莫西林就是消炎的,你要是早点吃,早就好了。”电话
    挺进吉尼斯的巨乳女人

    挺进吉尼斯的巨乳女人

    Maria von Zarring34K大胸当地时间2012年3月13日,俄罗斯莫斯科,25岁的Maria von Zarring天生拥有34K的巨大胸部,号称是世界上最大的胸部之一玛克丝蒙茨 色情明
    秀才、举人,秀才奇闻轶事

    秀才、举人,秀才奇闻轶事

    网上有很多关于秀才、举人,秀才奇闻轶事的知识,也有很多人为大家解答关于秀才奇闻的问题,为大家整理了关于这方面的知识,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本文目录一览:1、秀才奇闻秀才奇闻有专家考证:杜甫是李白的铁杆粉
    自杀式彗星可作为“太阳风暴探测器”

    自杀式彗星可作为“太阳风暴探测器”

    最新研究表明,科学家使用自杀式彗星能够勘测航天器无法进入的太阳炽热大气层。  美国预测科学公司的库珀-唐斯是研究报告第一作者,他说:我认为拉夫乔伊和其它彗星是天然天体探测器,它们能够勘测我们无法获得的
    有关大脑怪异事实:盗梦空间真的存在

    有关大脑怪异事实:盗梦空间真的存在

    大脑是人体最复杂的器官,尽管有着巨大作用,但是人们对其功能了解甚微。下面是有关大脑功能的几个有趣特点。你都知道吗?  1、左右脑的差异  大脑分成2个半球,虽然彼此会协同工作,但左脑偏于理性思考,右脑
你是怎么知道众人趣的?
  •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