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盒三星堆最新文创开箱分享
之前盲盒风很大的时候,我都没有买过太多盲盒,感觉太烧钱,不适合打工人。但这次入坑三星堆全新文创#考古盲盒天啦!这到底是什么神仙盲意!感觉真的很刺激,也很有仪式感
盲盒价格:65元(真心不算贵啊)
购入渠道:三星堆博物馆公众号
包含清单:1张防尘桌垫 1个考古探方 1袋挖掘小工具 1份简单说明 1个马口铁盒 1个护目镜
我在开始用工具“挖泥巴”前,先在三星堆博物馆公众号看了一次视频版的教程,虽然不是真的在考古挖掘,但还是更贴近真实挖掘的步骤整个过程还是很值得期待,从刚开始超级兴奋,猜测自己会挖到个宝藏,我最想要的是大立人像!
疯狂用小铲子敲敲敲说真的还有点累人看到教程里面说可以加点水,算是个小妙招,确实还挺管用,加水之后更容易操作一些。我大概挖到正中间的位置,就看到一点点青铜的绿色,真的是超级激动!
一点点用铲子剔除周围的黏土,局部用小刷子来弄,真的小心翼翼,害怕弄坏了,我先看到了耳朵的形状,目测是纵目面具了,后来证明确实是。瞬间感觉自己在上演「我在故宫修文物」!
考古盲盒里的东西是真的还是假的?
“当然是假的。另外,这种东西难道不就是很早就有的考古玩具吗?小时候还为了里面赠送的资料书,去买了这样一个大土块。”
盲盒,是指消费者不能提前得知具体产品款式的玩具盒子,具有随机属性。只有打开才会知道自己抽到了什么。不确定的刺激会加强重复决策,因此一时间盲盒成了让人上瘾的存在。就这点来看,这和买彩票颇为相像,都有赌运气的成分。
盲盒概念的起源大约来自日本的福袋,至少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甚至国内也早有各种形式的扭蛋、盲盒等产品,但盲盒还是在2019年才真正火爆成一种普遍的经济现象。
2021年1月26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官方网站发布消费提示指出,有经营者用盲盒清库存,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市场,提醒广大消费者勿盲目购买。
发展历程:
盲盒并不是什么新鲜产物,有人考古到了明治末期的日本,当时的日本百货公司会销售福袋,福袋里通常会装着款式不一但价值一定高于福袋定价的商品,最初的福袋是作为处理尾货的方式,但随着福袋销售活动在特定的节日固定下来,有相当数量的消费者会专门前往购买福袋。
福袋的营销思路延续到了20世纪80年代,当时大量模型爱好者制作模型并将其商品化,于是,出现了专门售卖手办模型的线下“扭蛋机”。
各大博物馆都在推出考古式的盲盒,对此你怎么看?
我个人是比较支持这一类考古式盲盒的,因为在考古是盲盒中的每一件缩小版文物都有它自己的历史故事。如果是我,我可能就会忍不住下手去买这一类的盲盒。
盲盒是当下很流行的一种商品,它主要是利用年轻人的一些猎奇心理,吸引顾客去购买,然后达到销售的目的。
而各大博物馆也依据当下潮流,相继推出考古盲盒。相比较其他市场上售卖的盲盒,考古式的盲盒,它的历史价值相对较大。因为他们把博物馆展出的一些文物与盲盒相结合,极大程度上贴合“考古”这一主题。把一些类似于元宝、铜件、青铜器等缩小版的文物藏进泥土里,以此进行售卖。
有一些考古盲盒,尽可能地复原了考古的情形,它的打开方式也与其他盲盒有一些不同之处。它需要买家在土上淋些水,然后用迷你版的洛阳铲,探清宝贝所在的具体位置,接着进行挖掘,进而得到其中的缩小版文物。其中,还有部分考古盲盒会有图文纸条,主要用于解释关于洛阳铲的正确使用方式,这不仅让买家感受到了考古工作人员的不易,而且还能增强买家通过挖掘得到缩小版文物的成就感与快乐。
而且,考古是充满未知性的。以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为例,买家可能会从盲盒中挖到“武则天精简”、“大将军虎符”、“杜岭方鼎”、“十二生肖兽首印章”等各种宝物。这也让买家对盲盒本身的产品充满了好奇。许多文物也是很可爱的,比如“三星堆”,是值得我们入手的!
再加上,考古式盲盒会让许多买家在挖掘出相应的缩小版文物后,有兴趣去了解这件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这让不少买家在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的同时,也能从中学到了一些知识,了解些历史。所以,这在我看来,是值得极大支持的。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