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岐秀(重庆大学)
近日,敦煌考古编制岗“零应聘”的话题登上热搜,引发社会的广泛热议。据敦煌考古研究所所长张小刚表示,今年有五六个人报考,但最终无一人来应试。薪资较低成为该岗位“零应聘”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9月25日 澎湃新闻)
据国家公务员网站统计,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共有212.3万人通过用人单位资格审查,最终通过录用人数仅有3.12万人,由此可得,当前国考的录用比已达68:1。但为何在如此竞争激烈的考公背景下,敦煌考古编制岗却出现“零应聘”现象?笔者认为,新时代人才观念中,大家以“薪资”作为衡量一个岗位是否值得应聘的重要指标,是造成该现象出现的一大因素;同时,这一现象也反映出目前社会上存在的一种功利主义价值观。
以“钱”途来衡量前途的现象并非首次出现。早在2020年高考报志愿阶段,留守女孩钟芳蓉以676分成绩报考北大考古系就曾遭“冷门专业,如此高分实属可惜”“考古专业就业前景惨淡,家境一般应当报能赚钱的专业”等非议。然而,在事件发展后期,选择坚守热爱的钟芳蓉,陆续收到了来自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多省考古单位联动为其准备的礼物及多位考古前辈的祝贺。学界的普遍反映,既是对她本人坚定理想的一种肯定和支持,也是对当前社会浮躁功利之风的强烈鞭挞。
以“薪资”将行业一分高下确实有失偏颇。知识改变命运并不只是为了改变存款的结余,而是要改变自身的智慧,提高眼界,努力为社会创造“价值”。对行业前景的评判不应撇开个人的专长与价值的实现,仅局限于薪资的高低。尤其是年年出现的“毕业生薪资排名榜”,这一排名并不能全面反映出各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方向。如果行业整体表现不佳,那么薪资差距就会拉大,这是客观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薪资排名榜其实背离了学术精神与专业价值。行业竞争本质是人才争夺,人才在任何行业都是其发展的根本,决定一个产业高度的也远非一时之热与薪资水平之高,而应该纵观整个产业的发展脉络,并识别出它对社会运转所承担的责任。
同时,社会相关部门也应当积极完善机制来保障考古行业的福利待遇,从根本上消解就业者的担忧。202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十四五”文物保护和科技创新规划》,首次将文物领域规划上升为国家级专项规划,并出台了多项利好政策:编制保障有效加强、考古学纳入“国家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等。这些措施的出台都表明考古事业发展迎来了机遇期,努力实现社会就业资源的均衡化。
在未来,我们希望,通过多方共同构建良好的就业环境,就业者能以理想之力进行抉择,规避功利主义价值观,而不是将“钱途”作为衡量某个岗位某项工作甚至职业价值高低的标尺。
敦煌考古编制岗“零应聘”的背后,究竟揭示了怎样的残酷现实呢?
揭示了要求高,工资低的现实问题,毕竟敦煌考古的编制工作在招人的时候,要求是需要专业是考古学,或者是从事考古学相关专业的,而且还要双一流院校或者是八大美院以上学历的硕士才可以,此外还有年龄限制,需要35周岁以下才可以。
因为这些硬性条件比较苛刻,所以将很多想要选择这份工作的人劝退了。从敦煌考古学院招收人的条件来看,即便是有人愿意来,最后也会被恶劣的工作环境还有工资待遇劝退的,毕竟敦煌考古学院招收的人才都是各大企业争相竞争的人才,工资待遇方面肯定是不会差的。
而敦煌考古学院在西北地区,交通和生活都不方便,再加上工资不高,想要保证自己生活的话还是很困难的,除非对这份工作十分热爱,自己又满足相应的报考条件,为了理想选择不在乎工作环境和经济条件的话是可以的,不然的话,一旦接触到现实问题之后,基本上这个条件的人才不会选择到敦煌考古学院工作。想要让考古事业后继有人的话,对于这些单位来说,首先应该提高相应的薪资待遇,只有待遇提高了,对于一些热爱考古的人来说,自己的家庭有了保障之后,即便工作环境差点还是可以忍受的。
毕竟现在的物价还有房价这么高,想要买房的时候如果一个月没有过万的工资的话,基本上只能租房了,买房永远只能是个梦想。仅凭一个月几千的工资维持自己生活的话,根本无法养家糊口,所以考虑到现实问题,敦煌考古学院在招聘人才的时候,最好提高下待遇,毕竟硬性条件在那里,工资待遇方面总要对得起这些条件吧。不然的话,没有人会为爱发电,大家都要吃饭,只有自己吃饱了才能谈理想,才能谈兴趣爱好,不然理想永远都只能是理想,不能成为现实。
敦煌考古编制岗“零应聘”,考古人才为什么总是留不住?
因为考古人才的工作相对来说是比较枯燥的,而且要经过常年的锻炼才能够有所成绩,这种岗位的社会福利机制也不是特别的好,对人们没有很大的吸引力。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