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乌兰县发现神秘大墓,开挖不久,就给考古队带来巨大惊喜。
先是挖出只存在于文献中的“共命人”,历经千年依然栩栩如生的高原壁画,最后在整体迁移墓室时,还意外发现了一个隐蔽的暗格。
究竟是什么宝物,需要存放在暗格之中?
墓主人又究竟有着怎样的身份呢?
殉葬的“共命人”2019年夏天,考古专家在青海乌兰县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了一座神秘的唐代古墓,并火速展开了抢救性发掘。
这座古墓带有典型的吐蕃时期特点,封土层掺杂着大量的碎石块,给考古发掘带来了不小的麻烦。
而当考古队往下挖了3米深,第一个惊喜出现在他们面前。
那是一具完整的人类骸骨,孤零零地躺在碎石块之间,专家根据骨骼判断,此人生前是一位身材魁梧、四肢粗壮、孔武有力的壮年男性。
而在他的遗骨身边,专家们还发现了疑似武器的文物残留,此人看起来像是一位手持武器,守卫墓主人安眠的武士。
这不禁让专家们想起了古老的吐蕃传说。在古代社会,吐蕃一带的贵族们为了保障自身安危,身边往往都会有一位“共命人”。
根据《旧唐书》和《新唐书》中的记载,吐蕃贵族们的“共命人”,一般都会从比自己年轻十岁左右的人之中选择。一旦成为“共命人”,他们就必须时刻紧跟在主人身边,随时做好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主人的准备。
他们是主人的仆从、武士、心腹,有时也是如同义子般的存在,一旦主人去世了,这些“共命人”也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自杀,为其殉葬。
这种丧葬习俗,早已尘封在历史之中,考古专家也是第一次挖出此前只存在于文献和传说中的“共命人”,不禁感到欣喜若狂。
这是因为能有“共命人”殉葬的吐蕃古墓,其墓主人极有可能是一位地位很高的吐蕃贵族。
专家们继续向下挖掘,一段时间后,这座古墓完整的出现在了考古队面前。
这是一座深度达到了10米的砖室大墓,分别由前室、后室、以及两个侧室组成,整体呈长方形,墓室使用了大量当时贵族才能使用的上等柏木。
专家们将这些柏木一一包好带走,同时为了更好的研究和保护这座古墓,他们决定将整个墓室都打包带走。
然而就在这一搬运过程中,突然有考古队员在墓室外的石壁上,发现了一道缝隙,里面似乎是一个隐蔽的暗格。
这种将暗格藏在墓坑壁上的做法,放眼中国和全世界,都绝无仅有。
专家们顿时兴奋起来,这会不会就是墓主人的“小金库”?
青藏高原壁画艺术不过在发掘这个“小金库”之前,专家们首先要考虑,如何将墓室安全完整地运走。
按照他们此前在其他地方的考古经验,直接将墓室拆了就行,但是过往的经验,并不能贸然地运用在这座古墓之中。
因为这座古墓之中,有着迄今为止,考古专家在青藏高原上,首次发现的吐蕃时期的彩绘墓室壁画。
这些壁画因为年代久远,有很多都已经变得残破不堪,但壁画上的涂料依然十分鲜艳。
比如这幅仪卫图,画上有一人面部圆润,配有旌旗,手作拱礼,腰间配着弯月形的虎皮弓囊,身边还跟着红色的骏马,左侧有一座汉式木构建筑,整个画面栩栩如生,带着非常浓郁的唐代绘画风格。
在他的身边,还有着为数众多的牛、羊、骆驼等动物,他似乎是在驱赶它们,朝见国君。
这些画面又有着青藏高原游牧民族的特色,两者相互融合,具有极高的壁画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
为了妥善保护这些壁画,专家们特意调配了一种名为“薄荷醇”的涂料,将其涂抹在壁画上。这种涂料凝固的很快,比较坚硬,而且不会对文物造成破坏,是现在比较常用的考古技术。
除了这些壁画,在墓室的木框和横梁等木质的结构处,也可以看到大量的彩绘,有的是色彩艳丽的宝相花,有的是庄严肃穆的团花,还能看到中原地区流行的龙、仙鹤、狐狸等图案。
飞龙双爪上举,长尾摇曳,仙鹤列队,展翅翱翔,横梁上的狐狸和飞禽,沿着同一个方向,做着奔跑和飞翔的姿态,不知代表着何种意向。
在墓顶还绘有天象图,东边是火红的旭日,西边是简洁的弯月,中间还有一些圆圈代表着群星。
为了转移这些宝贵的壁画彩绘,专家们绞尽脑汁,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墓室中的柏木都分别用保鲜膜打包,再用吊车运走。
当整个墓室都打包带去实验室后,专家们终于能将目光,放到那个墓坑壁隐藏的秘密暗格上了。
墓主人的“小金库”当专家在这座吐蕃大墓中发现暗格时,第一反应是怀疑这是盗洞。
不过再仔细一看,组成墓室的木材并没有被凿穿,显然不是后来才形成的,而是墓室建好后就有的。
这不禁让人怀疑,这是专门给墓主人准备的“小金库”,是为了让他在其中存放心爱之物,而不必担心会被盗墓贼发现。
这的确是一个很有效果的藏法,即便盗墓贼真的挖开了古墓,也很难发现这个隐蔽的暗格。
不过,想必墓主人也没有料到,后世的考古专家会“简单粗暴”地选择直接将墓室迁走,墓坑壁上的暗格再隐蔽也藏不住。
专家小心翼翼地将暗格打开,只见里面最吸引人的是一个长方形木箱,虽然历经千年,保存依旧十分完整,木箱下面铺满了粮食和种子,以及大量的碎石和尘土。
打开木箱后,专家们顿时惊呼起来。
在木箱之中,藏着一顶精心保存的鎏金王冠,以及一件鎏金酒杯。
其中,那顶鎏金王冠通高30厘米,一共有四个面,装饰着龙凤和狮子等纹饰,四处点缀着奢华的绿松石等宝石。
每一处细节都精美到了极点,凤鸟身上的羽毛和纹路都纤毫毕现。
专家们按捺住激动的心情,先对那些散落的珠宝进行清理。就在这时,他们又发现了大量的珍珠,而且它们看起来还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带着一些清晰的图案。
专家怀疑,这顶鎏金王冠可能还有珍珠串起来的冕旒。
另外那件鎏金酒杯上,也镶嵌着绿松石,有明显的唐代风格,也有吐蕃和中亚地区的风格,是一件三种风格混合的珍贵产物,异常的精美。
在过去已经发现的诸多同类器物之中,专家还没见过能与它相媲美的酒器,可见这件鎏金酒杯的价值有多高。
当然,最让人念念不忘的,还要数那顶鎏金王冠。它的发现,直接轰动了整个考古界,在此之前,人们还从未在吐蕃古墓中发现过类似的冠冕。
这不禁让专家们怀疑,墓主人可能不是一般的贵族,他当时可能对青海乌兰这一带有着极高的统治地位,而且与吐蕃时期的当地王室关系也很密切。
可以说,乌兰县发现的这座大墓,从头到尾都带着多种文化交流融合的气息。
这座古墓的出土,足以证明早在唐朝时期,青藏高原一带的文化与文明,就与中国内地产生了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其“文化底色”很可能从一开始,便已经打上了浓厚的东方印记。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