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贺州市的灵峰广场中央,有着一座巨大的造型奇特的青铜雕像,它的名字是“国宝麒麟尊”。
三十一年前的1991年,麒麟尊正式出土在贺州市的一个小村庄里,后来当地人民按照它的模样,建造了这座青铜像,成为贺州的一个标志性建筑。
麒麟尊出土后,引起了文物部门的高度重视,经过文物专家的鉴定,它被认定为是春秋战国时期,王公贵族所用的酒器,历史文物价值非凡,后被评为国家一级甲等文物。
其实在这麒麟尊背后,还有着一段故事,麒麟尊的出土,还是一位农在民误打误撞中发现的,并由此牵出了一座大型战国古墓,三十余件深埋地下两千余年的文物得以重见天日。
发现国宝的是一位名为陈海贵的农民和他的儿子陈盘松,他们一家居住在贺州市的一个小村庄里,祖祖辈辈都以种地为生。
1991年的夏季,丰收的季节即将来临,可陈海贵父子俩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他们种植的几亩花生,受到了一群不速之客的袭击,让一家人损失惨重。
为了减少损失,陈海贵带着陈盘松一连数天遵守在地里,终于摸清了这群不速之客的真面目。
原来这是一群狐狸,每天晚上都会成群结伴地来到陈海贵的花生地里,大肆啃食即将成熟的花生,好吃一顿后扬长而去。
陈海贵作为一户农民,全家的经济来源就是仰仗每年的庄稼收成,眼看自己即将颗粒无收,陈海贵决定带上儿子,抄起工具,将这群狐狸一网打尽。
这天晚上,陈海贵和陈盘松父子俩拿着锄头,来到地头蹲守,到了约莫着入夜时分,这群狐狸如期而至。
它们灵巧的身躯迅速钻进花生地中开始啃食,为了避免打草惊蛇,陈海贵并没有马上出击,而是等待大部分的狐狸都走到近处时,而后抄起锄头迅速行动。
这群狐狸被突如其来的动静吓得落荒而逃,陈海贵和陈盘松举着锄头紧追不舍,手里的锄头不时地落下,不一会大部分狐狸已经不见踪影,只有零星的几只还在被陈海贵父子俩穷追猛打。
虽然已经赶走了大部分狐狸,但陈海贵并没有放下锄头,正在气头上的他追着一只狐狸一路上了山腰,想找到狐狸的老巢,将它们来个一锅端。
借着月光,陈海贵隐约看见了那只狐狸一头扎进了一个洞穴,他随即捡起几块石头堵住了洞口,由于时值半夜,伸手不见五指,陈海贵出于谨慎考虑,决定等天亮后再来一探究竟,随后便与儿子回家睡大觉去了。
翌日一大早,陈盘松就被父亲从床上拖起来,随后拿起锄头上山而去。
当父子俩来到洞口时,陈海贵一马当先,搬开堵在洞口的石块,径直钻了进去,陈盘松举起手电筒紧随父亲背后。
进入山洞后,陈海贵发现这个山洞内十分崎岖,有很多弯道,洞内的石壁上不时滴落水珠。
这是一个岩洞,陈海贵根据目测,判断洞穴的高度大约在4米左右,洞内部分地方较为宽敞,可以容纳几个成年人并肩站立。
随着父子俩的逐渐深入,他们发现在山洞两侧的石壁上,有着一些像是人工雕琢而成的痕迹,陈海贵敏锐地意识到这个洞穴似乎没有看上去那么简单。
越往深处进发,这种痕迹愈发的密集明显,似乎整个洞穴内部完全是人工雕琢而出,并非天然形成的洞穴,此时的陈海贵已经全然忘记了他们最初进入山洞的目的。
两人继续摸索着前进,就在父子俩转过一个弯时,一个十分突出的器物,在手电筒的照射下出现在了他们的面前,陈海贵一把抢过手电筒,走上前查看。
这是一件摸上去有金属感的器皿,模样十分奇特,体型大概有一只家犬大小。
陈海贵看了又看,却怎么也看不出这是什么,因为在他过往的记忆里,还从来没有见过模样如此奇特的器物:浑身包裹着铜锈的器物,生有两角四足,身体浑圆,宛如“四不像”。
陈海贵在脑海里将他所知道的动物通通过了个遍,也没有看出来这件器物的外观究竟是什么动物,但他的直觉告诉他,这应该是一件了不得的宝物。
取下这件“四不像”后,陈海贵又朝着更深处走去,在手电筒微弱的灯光下,他又发现了几件器物:一件青铜鼓和几件陶瓷器皿。
就算陈海贵再无知,此时的他也意识到了这个洞穴的非凡之处,手里的这些陶瓷器皿的造型也非常奇特,父子两人你盯着我我看着你,足足研究了半个钟头也没有摸到一点门路,便决定将它们带回家,改日到镇子上找懂行的人掌掌眼。
回到家后,陈海贵谨慎地将“四不像”擦拭了一遍,这才发现它身上的细节:通体有着复杂的纹路,背部有一个可以打开的盖子,盖子通过锁链与颈部的铁环相连。
由此看来,这件器物应该是一件盛放物品的器皿。
此外,整件器皿通体呈现铜绿色,掂在手里重量感十足,敲击它会发出低沉短促的声音,陈海贵由此判断这是一件青铜器。
至于那些陶瓷器皿,陈海贵研究了半天也没弄清它们的用途,古货币倒是容易辨认。
陈海贵带回宝物的消息不知怎么的就在村子里流传了开来,不少好奇的街坊邻里都来到陈家想要一睹为快,很快陈家的大门就被堵得水泄不通,可好奇的村民们谁也没能说上来这究竟是什么。
几日后,就在陈海贵为此发愁的时候,忽然有几个人来到家里找到他,张嘴就问起了那件“四不像”,陈海贵以为是周边的村民,就没有多想便将“四不像”拿了出来。
当这行人看到这件“四不像”并细细揣摩后,其中的一人眼中精光闪烁,随即对陈海贵开出了百万天价想要收购,陈海贵这才发觉眼前几人的真实身份——文物贩子。
几百万对于以务农为生的陈海贵而言,简直是天方夜谭,如今有着一个一夜暴富的机会摆在眼前,是抓住还是放弃?这是一个必须深思熟虑的问题。
面对文物贩子开出的天价,陈海贵并没有被冲昏头脑,因为这更加印证了他心里的想法:这肯定是一件非凡的宝贝。
虽然没有读过什么书,但陈海贵却知道,这件文物肯定卖不得,它不属于任何人,即使儿子陈盘松在一旁劝他答应,但陈海贵最终还是出言拒绝了文物贩子的收购要求。
文物贩子还不死心,以“在你手中毫无作用”为由劝说陈海贵,并提出可以加价,以此试图将它占为已有,可陈海贵最终还是忍住了百万天价的诱惑,拒绝了文物贩子的要求。
对于陈海贵的拒绝,家人十分不解,因为对于在山村里住了一辈子,过着清贫简朴的生活的一家人而言,这绝对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改变生活的机会,却被陈海贵无情地拒绝,妻子为此一脸数天都不曾搭理他,儿子也认为父亲太过顽固。
随着事件越传越远,陈海贵发现宝物的消息被当地文物部门得知,特别是当他们听闻已经有文物贩子找到陈海贵试图天价收购时,迅速组织人力连夜赶到了陈海贵家中。
得知这行人是文物部门的专家后,陈海贵立刻将四不像拿了出来,经过现场专家的初步鉴定,这件器物被认定为是一件青铜酒器,而它的外观造型,则是神话传说中的麒麟。
在得到专家肯定的答复后,陈海贵的脸上总算浮现出了笑容,这几天他一直为此犯愁,甚至茶饭不思。
专家又问起这件文物的来源,当得知陈海贵是在一个山洞内发现时,他们觉得这个山洞应该是意义非凡。
随后在陈海贵的带领下,一行人又来到了半山腰的山洞内,经过初步的勘探,专家们认为这应该是一座战国时期的古墓。
一场声势浩大的文物考古随即在这里展开,经过考古专家的清理发掘,这座战国古墓一共出土了33件珍贵文物,其中包括青铜器、陶瓷器以及战国古货币。
在这批出土文物中,价值最高的当然要数陈海贵发现的那件四不像,而其余的文物经过相关鉴定,也都有着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意义同样非凡。
这件四不像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文物专家研究的重点对象,这件器皿高53.7厘米,长度为50厘米,重量21千克,通体雕刻纹路,经专家考证后,这些纹路被确定为“夔(kuí,山海经中记载的一种一条腿的怪物)”的纹饰。
它的背上刻着一条龙,尾部刻着一只凤,整体姿态为昂头站立,是一件极为珍贵的战国时期青铜艺术品。
在进一步的研究后,这件器皿被确定为是一件酒器,又因为造型为麒麟,故此得名“麒麟尊”,“尊”又作“樽”,是指商周时期的酒器。
出于对陈海贵上缴文物行为的奖励,当地文化部给他颁布了奖状:在一九九一年上交文物中成绩显著,被评为“上交文物积极分子”,并给予奖金200元。
相比于文物贩子开除的百万天价,这200元的奖金实在是不值一提,但陈海贵却对此十分得意,自从上交文物后,他脸上的愁容便彻底消失不见。
1995年,在出土4年后,麒麟尊被国家文物部门确定为一级甲等文物,这座墓中出土的其他文物,均被评为二级及以上文物。
虽然确定了麒麟尊的用途和地位,但还有几个问题困扰着专家,其中之一便是这座墓葬的主人是谁?
由于麒麟尊上有着龙凤神兽和传说中的麒麟,将这三者结合为一体的青铜器还尚属首次被发现,而龙凤麒麟在古代是皇家王公贵族才能使用的,这足以说明墓主人的身份不凡。
由于专家在墓中没有发现任何能够证明墓主人身份的信息,所以专家们根据对墓葬规格以及对出土文物的研究,大致判断出墓主人在生前应该是一位位极人臣的文官。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这座墓葬的被发现以及陈海贵事迹的传播,很多当地的村民对文物有了一定的了解,当地部门也决定在周边区域内进行发掘。
1996年,同样是在贺州市的沙田河流域,一座周代时期的墓葬被发现,从墓中出土了几十件文物,包括青铜剑、斧等兵器以及青铜鼎等器皿。
在随后进行的考古研究中,这座墓葬的年代被确定为与麒麟尊出土的墓葬年代较为接近,大抵出于同一年代,根据深入研究发现,这座墓葬同样属于一位位高权重的文官。
只不过这座墓中出土的文物价值,都比不上麒麟尊,麒麟尊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唯一一个将龙凤麒麟三种神兽结合在一体的文物,仅这一点它的意义就已经不凡,更别提它所蕴含的文化。
根据文物专家推断,麒麟尊所处的年代是大抵距今约2300年前,即公元前300年左右的战国晚期。
麒麟尊的文化价值十分特殊,它的器形和纹饰体现出鲜明的中原文化特征,而体型和盘龙附凤等雕饰却又有着浓厚的岭南文化特点,这说明麒麟尊是一件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融合的产物。
国家文物局原局长张德勤对麒麟尊这般评价:它是华夏族文化和百越文化相互交融的见证。
2001年,贺州市政府仿照麒麟尊的模样,铸造了一座大型的麒麟尊雕像,放置在灵峰广场,从此成为贺州市的文化标志和地标建筑。
在我国的历史上,不知多少珍贵文物流失海外,有的是因为战乱,有的是因为文物贩子,如果陈海贵当初答应了文物贩子的要求,恐怕我们今天就无法看见这件麒麟尊的面貌。
陈海贵虽然穷,但却没有失去身为中国人的根骨,即使面对巨大的金钱诱惑,他仍坚守住了本心,不失风骨。
扫一扫二维码用手机阅读